母线槽的导体规格:
由于用户对导体选用规格了解不深,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有些项目发生电器火灾事故后都不知是怎么回事。监理、用户、质检站、电力验收单位技术人员对母线槽的导体规格的载流能力认识是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指标。
1、母线槽导体规格错误的选择:
现在有些技术人员认为母线槽的载流能力铜导体是按2A/MM2计算电流是错误的,密集型母线结构2500A~630A,6MM层厚的导体大约在2A/MM2电流,但不同的电流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导体厚度。他的载流能力都是不同的,因存在集肤效应和散热问题。
2、母线槽导体规格选择被误导:
市场上有不少项目被生产、销售的供应商所误导。他拿电级手册或设计手册的导体载流能力,指该手册上的环境温度35℃或30℃的载流能力套用,存在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加大电能的损耗。
例如密集型选用6×125的导体,打了2000A的母线槽标准。有不少项目在采用,已出现火灾事故。生产企业给用户解释:你们的环境温度只有30℃,按手册导体6×100是XXA那6×125×1.25=XXA电流是满足2000A的要求的误导。其实该手册上是如果导电排导体在空气中是在环境温度30℃时该导体的温度达到70℃时的载流能力。达到 2000A电流,所以环境温度不同载流能力是不同的。原因是导体的温度是同样70℃,温升值有差距,所以同样的导体载流能力是不相同的。但母线槽不同你不论在什么的环境温度,标准设定是温升值而不是导体温度。所以不论环境是多少度,同样的结构同样的导体载流能力是相同的。由于母线槽导体外包着绝缘材料及封闭在金属外壳内导体周围的温度有些升高。按70K温升3℃试验按设计手册或电工手册的环境温度40℃的载流能力打折扣8~8.5折左右,结构散热及电流不同有一定的差距,大电流及散热差的母线槽折扣要更大。
母线槽导体的选择:
材质母线槽的导体材质有铜、铝、铝镀铜和铜包铝等材料。现在我国大部分项目是选用铜的较多,欧美、韩国、日本近两年用铝的导体越来越多,我国与发达国家有不同的选择存在以下原因:
1、在2003年之前铜价和铝每吨差价只有几千元,在那时候采用铜和铝成本差距很小,由于用铝导体要加大近1倍外壳及绝缘材料所以价格差距也很小,采用铜和铝无太大意义,当时大部分项目选用铜导体是正确的选择,随着铜价飞涨是铝价的3倍价格,铜的重量又是铝的3倍。选用铝做为导体可节约成本。铝导体母线槽成品价格差不多是铜导体一半价格。我国是贫铜富铝国家,大量的铜是值得我国建筑行业思考的问题。
2、选用铝导体母线槽,铝导体母线槽因开关柜及插接箱开关导体是铜的,采用铝导体母线槽时,开关与母线插接的进线节及插接箱必须要有铜铝过镀技术处理。防止直接搭接产生不同合金安全材料化学氧化和电磁氧化所造成搭接处电阻加大而发热,引起短路事故。
3、铜覆铝导体:
铜覆铝的母线槽其实为大部分的产品是铝镀铜,铝镀铜后经实验检测。铝是不能直接镀铜,是先经过镀锌或其他常有金属工艺后才能镀上铜。经镀后检测比未镀前电阻率加大,所以表明铝镀铜的导体排,导体不少于纯铝。关于与配电柜的搭接可以直接与铜搭接、插接箱处同样要做铜铝过镀技术处理。因镀层很薄,用插接箱插脚易破损表面层,所以不能直接插接。
4、铜包铝导体:
铜包铝是铝外包一层铜包层仅为0.3MM~0.5MM,大部分的电流是走向表层的内部,铝有少部分通过。铜包铝导体在近两年有些项目在采用,但要注意铜包铝的两种材料的结合工艺是否可靠,如果结合不好,用一段时间后铜与铝之间会引起氧化,电阻加大。
载流能力自然下降,由于铜包铝内部的铝体是做导体分担部分电流的承载,铝导体铜镀过渡技术不同:
1、他设计只做于铜铝过渡,不分担部分载流能力;
2、面积小采用板式工艺好处理。